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政策要求
2.现实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1.研究视角创新
2.研究内容创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实效性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国情教育
2.课程教学实效性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实效性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3.布鲁姆有效教学理论
(三)政策依据
1.国情教育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2.国情教育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
(四)国情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基本内容
1.课程目标
2.基本内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国情教育现状调查概述
1.调查样本选择与内容设计
2.调查过程
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
2.国情教育目标实现不充分
3.国情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4.国情教育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国情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1.教师自身国情素养有待提高
2.国情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3.道德与法治专业师资配备不齐
(二)课程内容设计不够科学
1.国情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2.国情教育教学资源挖掘不足
3.国情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三)国情教育途径方法单一化
1.国情教育教学途径单一
2.国情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四)国情教育缺乏完备保障机制
1.教育行政部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2.学校对国情教育组织管理不到位
3.教师未能有效运用教学评价体系
四、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国情教育专业水平
1.教师主动提升国情教育素养
2.加强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训
3.配齐专业化道德与法治教师
(二)科学设计课程内容
1.科学转化教材体系
2.拓展国情教育新资源
3.开发隐性国情教育课程
(三)运用多元国情教育途径与方法
1.实践活动活化国情体验
2.网络平台拓宽国情教育渠道
3.运用多样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四)完善国情教育保障机制
1.教育行政部门健全基本机制
2.学校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3.教师改革效果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形成政治认同、增进爱国情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国情教育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对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的思想性、时代性、体验性、科学性。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依据相关理论和政策规定,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师、学校领导对国情教育的思想认识存在片面性、国情教育教学存在形式主义、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国情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不充分。依据相关理论政策要求分析问题的成因主要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国情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课程内容设计不够科学、国情教育途径与方法单一化、国情教育缺乏完备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主要策略有:提升教师国情教育专业能力、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运用多元国情教育途径与方法、完善国情教育机制保障。通过该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国情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此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国情教育的实效性。
文章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网址: http://www.zggqglzz.cn/qikandaodu/2022/0204/454.html
中国国情国力投稿 | 中国国情国力编辑部| 中国国情国力版面费 | 中国国情国力论文发表 | 中国国情国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